浏览数量:17 作者:刘卫 发布时间: 2020-03-26 来源:本站
有时候,我喜欢享受看纸质书的沉重感,也喜欢电子书快捷阅读的酣畅淋漓,喜欢用系统阅读来代替碎片化阅读,也喜欢摸着泛黄的旧书卷企图嗅出同道中人的一丝气息。今天拿到网购的《有效教学》一书,打开后给了我一丝惊喜:书的扉页上留有它旧主人的姓名。这引起我对读者的无限遐想。《有效教学》,让热爱读书的青年教师们在这段特别的日子里开启了“像专家一样思考”的路途。
这本书就“什么是教学”“怎样教得有效”“怎样教得更好”等方面为教师提升教学效率提供了良好的建议与理论支撑。我校青年教师开启的对《有效教学》一书的仔细研读,一定会深受启发。
我迫不及待地读起了第一章的第一节《教学活动的现象分析》。我第一次深刻地认识到:教学一定要有效。教师应该摈弃负效教学,避免无效教学,去掉低效教学,追求有效乃至高效的教学。有效教学在新课程教学当中有着很大的实际意义。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和分析教学活动的逻辑必要条件中的四个要素:引起意向、明释内容、调适形式、关注结果。
其中,我对引起意向这个要素深有感触。有效教学要求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会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向,引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的思考。教学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一课时,教师可根据课文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师生共同创建问题情境。谁在找春天?春天找到了吗?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情境是由师生共同创设的,这不仅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更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找句子、读句子、赏句子。在找好读好赏好一个句子的基础上,学生自然而然学会了探究的方法。然后,在引导学生根据这样的方法,进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适当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情境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手段呈现出来,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体会,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最终指向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乐学,学生会学,课堂效率提高也就将真正实现。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作为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疫情可以暂时阻断我们返校的旅途,但阻止不了我们学习奋进的脚步。让我们青年教师把握教师与学生这两个教学的主体,偶尔做个场外人,像专家一样思考,做到“教师有效地教”,促进“学生有效地学”,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图/文:郑鹏馨
编辑:刘卫
审核:高林平
南京市栖霞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丨 江苏基础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 丨 南京市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丨 栖霞教育之家 丨
Copyright 2019 南京市南湾营小学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