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7 作者:刘卫 发布时间: 2020-03-06 来源:本站
今年的春节,没有了以往的喜庆气氛,蔓延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动态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大家的心。也许家长们发现,有的孩子因为不能出门玩耍,或是和亲戚们团聚,心情变得低落沮丧;有的孩子不能上辅导班了,整天“宅”在家里,无所事事,精神空虚。如何陪伴孩子度过这个特殊的寒假?在这里,南湾营小学阳光心理站为各位家长准备了疫期心理小指导,希望能为各位家长在面对孩子的种种变化时有所帮助。
面对疫情,家长和孩子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
1.焦虑、紧张:在疫情之下,家长和孩子都难免会变得焦虑、恐慌。这种不安的心情既来源于对当下生活状态的不适应,假期安排未能按照计划进行,也来自于对疫情发展的未知感,害怕自己会被传染等等。
2.空洞、无意义感:生活不像以往那样充实,每天起床之后不知道要干什么。又或者对于生活没有具体的计划,只能长期从事单一的活动,感到生活空洞、无聊。被困在弹丸之地,每天的活动范围十分狭小,也不能够进行户外活动伸展身体。
3.愤怒、烦躁:了解疫情动态时,可能会产生愤怒情绪,将矛头指向可能的责任人或者有关部门,但是又没有疏解的方式。这种焦躁的情绪也会让我们变得脾气暴躁,更容易向身边的人发脾气。
面对疫情,家长需要知道:
1.我们是孩子们的榜样和支柱。
我们面对疫情的态度、言行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示范。我们叫苦连天、焦虑诅咒孩子看到了,他学会了用这样的方式释放情绪和焦虑。作为小孩子的他们内心还很脆弱,看到他们的保护神都如此的不淡定,他们比成人更焦虑害怕。
作为成人,我们是担心害怕了,可我们在这个担心和害怕的背景下,仍能为家人营造相对温馨和舒适环境,相对舒缓的家庭氛围,积极响应国家抗疫的号召,积极应对,接纳所有的发生,这些孩子们也都看到了,他们知道了有种坚强叫直面,直面恐惧后我们还可以选择用什么样的态度来活在当下。
2.疫情下出现恐惧焦虑担心等情绪都是正常的
相信很多家长朋友从主流媒体、朋友圈、微博等获取了足够多的关于疫情的信息。看到这些信息后的否认、担心、恐慌、愤怒等情绪都是正常的。
面对疫情,出现这些应激情绪是人的正常心理反应。如果这个时候认为自己软弱、意志不坚强,对情绪进行克制和压抑,是不利于心理健康的。我们越是否认和压抑,应激情绪就越容易支配我们,以至影响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
我们要做到的就是看见自己的情绪,并做到理解和接纳。
面对疫情,家长们何不这样试一试,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作为家长的我们,恰好有时间来陪陪孩子,一起下棋、打游戏、读书、听音乐、一起包饺子、一起做运动……或许这些你也没少做,做的时候是有不少乐趣,但也有矛盾冲突迭起,母子(父子)不欢而散。
如何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而不是控制呢?我们不妨自我对照一番。
1.你在乎的是输赢对错还是孩子的体验探索?
2.为了孩子的成长你使用的是指责还是看到对方的努力?
3.你爱的是期待中的孩子还是眼前这个孩子?
4.你允许孩子做他自己吗?
调节了我们的心理后,各位家长可以做什么?可以安排孩子做什么?阳光心理站下一期与您分享我们可以做什么!
图/文 刘欣蕊
南京市栖霞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丨 江苏基础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 丨 南京市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丨 栖霞教育之家 丨
Copyright 2019 南京市南湾营小学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