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8 作者:南京市南湾营小学 发布时间: 2024-06-14 来源:本站
教以共进,研以致学。2024年6月13日上午,栖霞区小学科学区级教研活动在南湾营小学如期开展。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为:指向“工学团创”的微项目式教学。本次活动由王静老师主持,区内两位老师带来两节展示课、一位老师带来讲座,莅临本次活动的领导有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高伟老师、太阳城小学教育集团周旭晨副校长和南湾营小学余秀萍校长。
第一节课由南湾营小学的马小育老师执教《做一个生态瓶》。首先马老师创设了一个情境:怎样让捞到的小金鱼存活下去,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做一个生态瓶”。接着马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设计生态瓶的首要目标,在小组设计完成后,通过小组自评和小组互评,对生态瓶方案进行修改完善。最后小组合作完成生态瓶的制作,马老师引导学生在生态瓶制作完成后要继续观察以及观察过程中的注意点。
第二节课由栖霞区实验小学前塘路校区的顾欣老师执教《自制昆虫模型》。首先顾老师通过制作昆虫模型展现学生对昆虫的前概念;接着通过观察昆虫标本改进昆虫模型,观察的过程中发现昆虫的共同特征,并初步让学生了解到昆虫种类的庞大性;最后通过辨认蜘蛛、蜈蚣是否是昆虫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昆虫特征的理解。
两节课例展示后,金陵小学仙林湖校区的李莉老师带来了精彩的讲座《基于思维构建的微项目式学习探索》。李老师通过回顾项目式教学引出微项目式教学以及微项目式教学的特点,接下来以今天的两节课详细介绍了实施流程。她指出,首先是微项目准备阶段,要立足学生视角,以真实情境驱动思维课堂;然后是微项目实施阶段,微项目实施阶段包括任务启动、问题驱动、自主探讨、活动探究、成果展示五个方面。最后是微项目评价阶段,评价是微项目式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衡量是否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她说,微项目式学习具有“灵活”“精巧”“短小”等特点,将其融合在常规的科学教学中,设置不同类型的微项目,创设微情境产生驱动性问题,让学生在协作中实践,指向创造性的成果。
接下来,围绕两节课例以及讲座,现场听课的老师们积极踊跃发言。老师们纷纷对微项目式教学表示了感叹,通过微项目式教学,学生主动构建模型,或发生认知冲突,或在观察中不断改进,促进了学生对于科学概念的理解与建构,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最后,教研员高伟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指导和总结。高老师肯定啦本次教研活动的成功开展,肯定了两位上课教师开发的“设计-评价-改进-汇报”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高老师用区内两位老师的优秀课例再次为老师们明确了什么是微项目式教学以及如何在常态教学中开展微项目式教学。同时高老师还细致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点评。高老师指出:在实验教学中,要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材料,不要是刚刚好的材料。最后高老师对全区老师提出期盼:每学期要精备一节课;要尝试在一学期教学中开展三到四次微项目式教学。
本次教研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用构建模型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栖霞区的科学教师们提供了学习和研讨的平台。栖霞区的科学教师们一起交流课堂教学经验,共同感受、学习和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相信栖霞区科学教师们的教学水平与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
一级审核:刘卫
二级审核:吴婷
三级审核:余秀萍
南京市栖霞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丨 江苏基础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 丨 南京市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丨 栖霞教育之家 丨
Copyright 2019 南京市南湾营小学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