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0 作者:南京市南湾营小学 发布时间: 2025-10-01 来源:本站
秋雨绵绵,一堂以《听听,秋的声音》为主题的语文课堂在录播教室精彩开展,学生们在声、景、文的融合中,开启了一场独特的“秋日听觉之旅”。
课堂伊始,施芳菲老师以沉浸式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播放秋雨“沙沙”、溪流“哗哗”、鸟儿“啾啾”的声音,配上生动的场景描述,让学生瞬间走进秋日氛围;随后通过童童和真真的趣味视频,邀请学生共同参与“秋天的音乐会”,自然引出课题,并指导学生关注逗号停顿,读出课题的美感。
新授环节,施老师以“找秋声、品诗意”为主线,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圈出听到的声音,从“唰唰”“瞿瞿”等拟声词切入,讲解“口字旁表声音”“叠词显节奏”的特点,还通过男女分组朗读,结合风声、蟋蟀声的音频,让学生掌握不同拟声词的读法;接着拓展“嗡嗡”“呱呱”等同类词语,丰富学生词汇积累。




在理解诗歌内容时,施老师将“道别的话音”“告别的歌韵”“暖暖的叮咛”“丰收的歌吟”等短语串联,引导学生发现诗歌押韵的特点;同时结合“抖抖手臂”“振动翅膀”等动作词语,让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读,直观感受词语的动态美。为深化情感体验,施老师设计情境提问,如“黄叶对大树会说什么”“蟋蟀对阳台有哪些留恋”,鼓励学生表达感恩与依恋之情,还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分享妈妈“叮咛”,理解“暖暖的叮咛”背后的温情;通过拆字组词法,帮助学生掌握“歌吟”的含义,体会秋风带来丰收的喜悦。


课堂尾声,学生们齐读诗歌,用不同声音演绎黄叶、蟋蟀、大雁、秋风的声音,尽显诗歌的音韵美;随后施老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诗歌句式创作“秋的声音”,如“石榴咧嘴,‘啪啪’,是庆祝成熟的欢歌”,并邀请优秀创作者上台展示。最后,施老师总结课堂,回顾“用耳听秋声、用心品诗意”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明确现代诗歌押韵、句式变化的特点,为此次秋日课堂画上圆满句号。




这堂充满诗意的语文课,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灵动与美好,让学生在生动的课堂中提升语文素养,更激发了他们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观察力,发现生活中的文学之美。
图/文:张青
一级审核:刘卫
二级审核:吴婷
三级审核:余秀萍
南京市栖霞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丨 江苏基础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 丨 南京市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丨 栖霞教育之家 丨
Copyright 2019 南京市南湾营小学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